今年以来,淮阴区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,紧扣“稳就业、保民生、促发展”核心目标,聚焦供需对接、重点群体、技能提升、服务保障四大关键环节,精准施策、多点发力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,全力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。
聚焦供需矛盾,精准破解用工堵点。该区搭建“企业需求直连+劳动者技能适配” 服务体系,动态掌握先进制造、民生保障等领域用工需求,整合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失业人员等资源,开展“定向送工送岗”服务。完善“现场+网络+直播”三位一体招聘体系,常态化开展“春风行动”“就业援助月”等专项活动,强化劳动监察和欠薪治理,保障劳动者“就业有保障、发展有空间”。
聚焦重点群体,多元扩大就业容量。该区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推送岗位,组织企业进校园招聘,开发“见习+就业”一体化岗位,对零就业家庭、残疾人、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实行兜底保障。立足装备制造、健康食品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,开发高质量岗位,培育“淮阴农产品直播电商”“古淮河乡村旅游服务”等劳务品牌,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。拓展平台经济、夜间经济等新场景,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“家门口”就业机会。
聚焦技能提升,深化适岗能力衔接。该区推动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“工学一体化教学站”“实习实训基地”,开设“淮阴装备制造定向班”,按岗设课、毕业即上岗。拓展“嵌入式” 见习基地,推行“见习+培训+就业”链条化模式,提升岗位转化率。围绕产业体系,开展“扫盲式”基础技能提升和“传技式”师徒带教,重点培训电工、焊工等区内紧缺工种,助力劳动者技能升级、稳定就业。
聚焦服务效能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该区从扩面提质、服务优化、专项保障三方面发力,持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,引导参保人员“多缴长缴”。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推进社保经办“综合柜员制”,将高频事项下沉镇街,稳住乡村“大后方”。健全社保基金监管防控体系,防范基金运行风险。